美術很有天賦(美術有天賦的人)
1. 美術有天賦的人
如果美術天賦異常,那么就看你擅長什么,更喜歡什么,因為美術有很多類別,色彩、素描,繪畫又分為國畫、油畫、水彩、工筆畫等。
按照繪畫對象的不同分為人物畫、風景畫、靜物等,其實美術包含的很廣泛,就看你最喜歡最擅長的是哪一個領域,但是美術基本都是相通的,只要你基礎好,天賦好,其實所有包含美術之類的工作,對你來說都不是難事情,就看你自己想要什么樣的美術工作。
2. 美術有天賦的人學什么專業(yè)好
美術專業(yè)。推薦院校,中央美術學校
3. 美術有天賦的人多嗎
畫畫要求右腦思維要高,對于圖像的記憶要有著強大的要求,在畫家作畫的時候,畫家要對自己所畫的畫有著全局的管理,未作畫,心已成。
畫畫所要求的構圖也是在畫家創(chuàng)作前有了完整的規(guī)劃,可以用胸有成竹來表達,所以由此看來,會畫畫的人只是右腦的畫像記憶很好,所以在平時的學習當中,對于書本上的內(nèi)容,以及可以把書本的某一頁以圖像的方式記憶存儲在大腦中。
由此可見,會畫畫的人并不是智商高,而是右腦思維好,智商高也并僅僅反映在會畫畫上。智商高的人會畫畫,但是會畫畫并不一定智商高。
4. 美術有天賦的人有多厲害
關于繪畫天賦,在我看來天賦的表現(xiàn)主要是以下3個方面:
1.在學習階段更快入門、上手
2.在瓶頸階段,能自dao己找到路徑更快突破
3.在專業(yè)階段,決定你比其他畫師有更高的上限
就像我一個同學的例子,他總是畫畫不停,但就是不會長進。其實更多的是看學畫畫的的那個人懂不懂得觀察,會不會做對比,很多人經(jīng)常畫畫但是都是蒙著頭畫,只知道自己畫的是什么而忽略了去表現(xiàn)自己的東西。所以看一個人有沒有繪畫的潛力應該看看他作畫時會不會通過思考加入自己的觀點(比如,有些人畫石膏,他會畫很硬朗的線條去表現(xiàn)石膏的質(zhì)感。畫人頭像,會刻意在骨點強化結構。)去完成他的畫。
5. 美術有天賦的人是怎樣的?
喜歡便是天賦,別把學書法說得那么玄乎或恐怖。有天賦者整個學習過程都是輕松愉快。
6. 擁有美術天賦的人
愛因斯坦也曾說過: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p>
學藝術,不僅僅是學藝術,興趣始終是最好的老師!就算沒什么繪畫功底,或者并沒有很好的學習繪畫的條件,只要有了興趣,便有了成功的最大可能。
教育學家布魯納說過:“學習最好的刺激是對所學學科的興趣?!庇辛伺d趣的刺激,學習繪畫便不會感到枯燥無味,而且很容易激發(fā)出非同一般的創(chuàng)作思維,對于一個學藝術的人來說,這是相當難能可貴的。
學習藝術,興趣是保證學習效果的內(nèi)在動機,也是推動我們?nèi)ヌ角螳@得能力的一種強烈欲望。不管是初學者,還是有了相當基礎的美術專業(yè)生,興趣對于調(diào)動學習美術的積極性和主動性起著無可替代的作用。所以,如果你確信自己對于畫畫的興趣并非一時興起或者覺得新奇,而是保有長期的、無法割舍的喜愛,那就不要輕言放棄。
繪畫是為了讓自己的觀察力,想像力,感知力,探索能力,判斷力得到有效的提升,而這幾種能力的培養(yǎng)都需要有興趣作為強有力的支持。
當然,學畫并非輕松的事情。
大畫家吳冠中先生就不讓他的孩子學畫畫。他倒不是擔心孩子學不好畫畫,反倒是不希望孩子真正成才了,像梵高那樣變得瘋瘋癲癲。這個理由看起來有點奇葩,其實很好理解。都說梵高是繪畫天才,其實最重要的就是梵高對繪畫有著非同常人的濃厚興趣,這種興趣甚至發(fā)展到了走火入魔的狀態(tài)。盡管生前窮困潦倒,要靠弟弟的接濟生活,但是梵高在繪畫藝術方面取得的成就卻是毋庸置疑的。
沒有興趣很難學好畫畫,興趣太濃厚又怕像梵高那樣影響到正常的精神狀態(tài),這便是吳冠中先生不愿意自己的孩子學畫畫的理由,或者說也是一種很糾結的心理。
不僅如此,吳冠中先生還勸很多家長不要讓孩子一開始就學美術,他說:很多人都覺得自己的孩子天生就是畫家,其實沒有那么多藝術家。
說了這么多,你還會慶幸自己有畫畫的興趣嗎?到底是知難而退,還是一往無前?在你拿起畫筆的時候一定要想清楚。
總之,保持對畫畫的興趣是一件難得的事情,因為藝術是發(fā)自心靈與靈感,心靈與靈感無處買賣,是與生俱來的。有了興趣,便有了所謂的天賦,還是不要輕言放棄吧。
當然,這也只是驚龍軒一家之言,歡迎與大家一起交流探討。謝謝!
7. 有美術天賦的人性格
作為高中美術出身,大學設計的人來說,現(xiàn)在學美術大學學設計,畢業(yè)出來就業(yè)的前景還是很不錯的。不過少部分專業(yè)就業(yè)可能會有點難度,比如美術教育,純藝術(就是天天畫畫的),這些如果沒有好的作品,好的功底想要出頭比較難的。
但是學設計就不一樣了,現(xiàn)在社會發(fā)展這么快,尤其互聯(lián)網(wǎng)時代,需要各種各樣的設計人才,小到一個塑料包裝紙,大到一個城市的規(guī)劃都是需要設計。
舉例以后設計方面的就業(yè)方向吧
平面設計(包裝/排版)/廣告設計
室內(nèi)設計(軟裝/硬裝)/展示設計
家居設計/家具設計
建筑設計(一般指的建筑學類專業(yè)的學生)
工業(yè)設計(產(chǎn)品商品)
景觀規(guī)劃設計/園藝設計
動漫設計(人物角色)
游戲設計
數(shù)字媒體藝術設計
服裝設計/造型/舞臺設計
太多了,這個是大范圍的,還有很多細分的設計分類,總之,學美術的以后走設計這條路是不愁找不到工作的。
8. 美術有天賦的人是不是很聰明
畫畫最重要的一點就是心靜!心靜!心靜!。
其次來說說天賦的事兒:
一、觀察能力,觀察物體本身結構是什么樣子的
二、分析能力,分析物體結構,該如何下筆
三、推理能力,像畫多個物體,分析的過程還得學著怎么去推理,物體和物體之間的前后差距……等等問題。
四、感知能力,畫素描實物,光源投射到物體上,所形成的高光,投影……是怎么的一個形式。
其實我個人覺得天賦不天賦的真的沒有太大原因,這些經(jīng)過長時間的練習,也會越來越好的。主要的就是心?? 心要靜!
圖一是我一個月素描學習時間畫的。圖二就是上課地方的展示墻啦,卡通的是上小學的小姑娘畫的。所以不用擔心自己不會畫。拿起筆就是了。
9. 美術有天賦的人學幾年才能優(yōu)秀
看到我經(jīng)常分享女兒的一些畫作,不少朋友在問:孩子畫得不錯,有沒有經(jīng)驗分享?
回想這兩三年來對女兒繪畫興趣的培養(yǎng),經(jīng)驗是談不上,但方法還是用了一些的。
我們會一起玩“超級變變變”游戲,靈感是從小時候看的一本《卓婭與舒拉》中得來,具體操作附在文末。
我也常觀察女兒的畫作,找出她潛藏的需求,及時調(diào)整養(yǎng)育方式。我猜,這些改變女兒也能感受得到,這讓她對繪畫更有好感。相關鏈接同樣附在文末,可以點擊查閱。
一起了解繪畫對孩子的好處吧:
首先,有利于孩子精細動作的發(fā)育,對于小寶寶,這點更為重要。哪怕只是簡單的一個點、一個圈、一個波浪線,都是孩子探索手部動作的杰作。
其次,孩子想要將看到的畫下來,就必然要學會仔細觀察,找出物體的主要特征。而不斷繪制的過程,又會促進其審美的提升,有利于人格的發(fā)展。
最后,繪畫是一種重要的表達方式,孩子用語言表達不好的情緒、感受等,都可以通過畫筆進行釋放和宣泄,有利于保持身心健康。
家長想培養(yǎng)孩子的繪畫興趣,就要對兒童繪畫的發(fā)展規(guī)律心中有數(shù),對照孩子所處階段,給予正確引導:
1
無意識涂鴉期
顧名思義,孩子就是在“亂畫”,毫無章法。
這個階段的孩子沒有規(guī)則意識,如果你給支筆,他可能會滿墻、滿地亂畫。但這是孩子探索“眼、手、腦協(xié)作”的重要過程,也是興趣啟蒙的關鍵時期,不要過分壓制。
如果不想孩子在墻上或沙發(fā)上留下墨寶,那就主動提供一個可以亂畫的空間。我當時是和女兒說好,可以在地板和玻璃門上畫,給她買可水洗的彩筆,無論怎么畫,事后用濕毛巾一擦就全沒了。因為給了孩子自由發(fā)揮的空間,所以至今我們家的墻面都是干干凈凈的。
2
涂鴉期
孩子的畫開始貌似有些章法了,但成人絕對看不懂。
這個階段孩子用筆不靈活,心中的想法也不具體,所以畫面都非常抽象,但對孩子來說,這些線條和圖案都是有意義的。
這是女兒2歲半時,在臺歷上涂鴉,已經(jīng)出現(xiàn)了封閉的線條。
我很少去打斷女兒的創(chuàng)作,有時她眼睛都快貼紙上了,我實在忍不住,就默不作聲,直接上手糾正,然后盡快退回原位,不做過多干擾,盡量讓她全神貫注。
3
象征期
孩子的畫開始能看出一些意思了,但我們常會猜錯。
這個階段,孩子絕對是有思想了,只是不能很寫實的畫出來,更多時候是用些特征性圖案來代表。畫面缺少構圖,想哪畫哪。
女兒快3歲時畫的,她說是草地、河流和一只兔子。
這個小人,是女兒3歲半時畫的。兩根棍子就代表腿,兩個圓圈就代表胳膊,一個太陽就是頭。
這個階段,孩子畫畫都很“寫意”,家長不要在細節(jié)上多做要求,尤其不會要打擊孩子說“畫的不像”,更不要教孩子簡筆畫,那都是對他們積極性與想象力最大的扼殺。
4
圖示期
即便很有想象力的畫,也完全能被成人看懂。
孩子開始對畫面有整體安排,空間意識增強,寫實感增加,人物、情節(jié)等都有體現(xiàn)。
這是女兒快4歲時畫的,已經(jīng)能看出水面以下和水面以上的空間區(qū)別了,蝌蚪、蜻蜓、荷花都比較真實了。
這個階段很多孩子的繪畫能力已經(jīng)不錯了,興趣也多半養(yǎng)成,想進一步學習就需要送專業(yè)機構了。
這是女兒第1次上繪畫課的作品,一只帶棒球帽的蝌蚪,老師教了她物體間的“遮擋關系”,所以水草和蝌蚪的前后關系,表現(xiàn)的比較清楚。
繪畫興趣的培養(yǎng)是一個過程,而不是結果。有的家長在孩子涂鴉期或象征期時,因為孩子畫得“亂七八糟”,就斷定他們?nèi)鄙倮L畫天賦,這是不負責任的。
孩子的發(fā)展有他自己的節(jié)奏,有的孩子會在前幾個階段停留比較長的時間,看起來像是一直沒有進步,缺少能力,但很可能只是孩子在蓄積能量,等待日后的爆發(fā)而已。家長要把注意力放在孩子繪畫的過程上,只要孩子是享受的、是有意愿的,就說明,繪畫已經(jīng)發(fā)揮了十分積極的作用,值得高興。
在日常的陪伴和引導中,家長需要掌握一些小技巧,讓你的孩子對繪畫更加有興趣、有信心、有力量。
下面的幾個注意事項,你需要了解:
1
“像不像”不重要
我見過這樣的媽媽:
孩子畫了個小兔子,正準備涂顏色,媽媽看見了趕忙制止“你怎么能用紅色呢?兔子都是白的你不知道嗎?”
孩子趕緊換了支白色的筆,正要畫,媽媽又喊“你用白色涂能看得出來嗎?這是白紙!”
孩子又換了支綠色筆,“這顏色也不對啊!好好想想,用哪個筆才對?”
孩子搖頭想不出來,遲遲不愿動筆。
畢加索說“我用了一生的時間,去學習像孩子那樣畫畫?!笨梢娫诤⒆与S心所欲的創(chuàng)作面前,成年人眼中的“像不像”“對不對”根本不那么重要。
一味強調(diào),不僅會讓孩子有挫敗感,更會禁錮他們原本豐富的創(chuàng)造力。
2
正確點評孩子的畫作
當孩子拿著自己的畫給你看,期待著表揚時,你怎么做?
是簡單一句“畫的不錯”嗎?聽起來很敷衍。
或者說“你畫的小狗真可愛,我都想摸摸它了!”
萬一孩子告訴你“我畫的是小熊”,怎么辦?
掌握兩個原則:一鼓勵孩子自己做介紹,說出畫面的內(nèi)容。二認可孩子努力繪畫這一行為本身,重過程,輕結果。
注意圖中紅線圈出的部分
女兒有一次給我看她的畫,我看不出那個圓圈代表什么,于是我說“你一定花了很多時間來完成這幅畫吧(認可她努力的過程)。你最喜歡里面的哪個部分呢(讓孩子主動介紹)?”
女兒說“我最喜歡小狗!”我點頭認可說“我也覺得小狗不錯,它的頭上有個什么?(讓她自己說出畫面內(nèi)容)好像很特別的樣子(認可她的想象力)。”
女兒說“那是一個轉動的螺旋槳,這樣它就能飛上天了!”“哦,螺旋槳轉動起來的確就是這樣,你觀察得真仔細!”
這樣“有來有往”的互動式點評,會讓孩子備受鼓舞,認為自己的畫能被大家看懂,很有成就感。
當然,如果還能加一些專業(yè)性指導(很遺憾我不懂繪畫),孩子一定會更加受用。
3
幫助孩子提升能力
繪畫是對孩子眼、手、腦協(xié)調(diào)能力的考驗,能力較弱的孩子,繪畫過程中總會體驗到挫敗感,自然興趣不高。所以幫助孩子發(fā)展精細動作,尤其是手部動作十分必要。
最基本一點就是,盡早讓孩子學會握筆。年幼的孩子都習慣抓握,就是最初握勺子時的方式,如下圖:
要讓孩子盡早學會握筆,就要從糾正孩子握勺習慣做起。2歲左右就可以開始,習慣了正確的握勺,很容易就能過度到熟練的拿筆。
另外多和孩子一起搭建積木、拼插樂高、制作彩泥等,都可以有效提升孩子手眼協(xié)調(diào)能力,增加手部及腕部肌肉力度。
早前我也鼓勵女兒在這樣的涂色書上涂色,一些細小部位的著色對幼兒來說很有挑戰(zhàn),可以鍛煉手的靈活性和力度,增強孩子對畫筆的掌控感。
另外孩子的視野也需要不斷開闊。家長要帶著孩子走出家門,去戶外觀察大自然,大到一整片樹林、草地,小到一片樹葉、一只螞蟻,都值得細細觀看。
閱讀繪本時,也可以引導孩子觀察書中色彩及線條的使用。只有看得多了,頭腦中才能產(chǎn)生出畫面,拿起筆來才會“妙筆生花”。
4
提供良好的繪畫環(huán)境
生活離不開儀式感,繪畫也一樣。給孩子設計一個繪畫墻,或預留一個專門存放畫筆的繪畫角,都能讓繪畫成為一件很特別的事。
姥姥為女兒設計的繪畫墻
畫筆、畫紙的選擇也不能馬虎,不僅要安全無毒,還要定期更換,確保每一支畫筆都有顏色。年紀小,用筆不熟練的孩子可以選擇油畫棒,顯色度高,下筆順滑。
大一點就可以選擇水彩筆了,最好是可水洗的,方便家長打掃,筆桿要選粗細適中的,方便孩子抓握。
另外水彩、水粉、水墨等,對孩子來說都是新奇的繪畫方式,瓶瓶罐罐的非常有趣,家長不要嫌準備起來太麻煩哦。
除了這些,還可以啟發(fā)孩子用各種物品作畫,快遞盒里的泡沫包裝紙、喝完的牛奶瓶蓋、贈送的一次性小勺、小區(qū)路邊掉落的樹葉,都可以成為繪畫創(chuàng)造的好材料。
附贈超值互動小游戲:
“超級變變變”
小時候看《卓婭與舒拉》時,書中的一家人常玩一種繪畫游戲,我將它改良,并搬到了生活中。
初級版:先畫一個圖案(可以是圓圈、方塊、梯形,甚至一個點)和孩子一起,一人加上一筆,看看最后會成為什么?
對年齡小的孩子,父母要在游戲中做主導,孩子主要負責猜大人的畫作,再添上些“有的沒的”。
進階版:同樣先畫一個圖案,讓孩子想象,可以加些什么線條,讓圖案變成其他東西。
一開始如果孩子畫不好,家長可以幫忙畫主體部分,讓孩子添加細節(jié)。
后面,可以讓孩子畫主體部分,家長來添細節(jié)。
也可以由家長來決定,要將圖案變成什么,孩子來動筆。
比比看,誰想到的東西更多,誰畫得更好。
提升版:孩子畫一幅畫,家長和孩子一起,提意做怎樣的修改,讓畫面更有趣。
有一次,女兒畫了一只坐在地上的小狗,我提意加上一個肉骨頭,讓小狗變成正在吃飯的狗。
女兒想想說,可以在狗屁股旁邊加一陀“粑粑”,就成了正在拉粑粑的狗。
我們大笑,最后,還增加了滑板車,變成了一邊吃、一邊拉,一邊玩滑板的狗。
培養(yǎng)孩子的繪畫興趣,絕不是為了成為畫家,而是希望孩子們能多一種自我表達的方式,多一重眼光獨到的審美,多一份與眾不同的氣質(zhì),如此而已。
希望家長都能始終以贊美的眼光,欣賞孩子的涂鴉,以支持的態(tài)度,肯定孩子的創(chuàng)作,這樣孩子就一定能在繪畫中找到快樂,獲得成長。
(文字圖片轉自超級育兒師)
強推





